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一、背景与意义: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与技术创新机遇
2025年2月27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标志着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该标准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彰显了中国在智能养老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与全球治理贡献。作为行业权威平台,“养老机器人.中国”将持续跟踪标准实施进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二、标准核心内容:全场景覆盖与精细化技术要求
1. 功能与性能分类体系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标准基于老年用户的辅助需求层次,将养老机器人功能划分为五大类: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健康与安全支持:包括健康状况监测(如心率、血压)、紧急情况自动响应(如跌倒检测)、远程医疗数据同步等。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生活协助:涵盖家务(清洁、烹饪)、娱乐(交互式陪伴)、家居管理(智能设备联动)及日常照护(用药提醒)等。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移动支持:助行机器人导航、外出陪伴、障碍物避让等功能的技术规范。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通信与社交:与家人、医护人员的实时通信接口设计,支持语音、视频及数据共享。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数据管理: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加密传输、长期健康档案存储等要求。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zhengce/445.html
2. 通用性能基准
标准对养老机器人提出六大基础性能要求:
可用性:操作界面需适应老年人认知特点,如大字体、语音交互、简化流程。
可靠性:关键功能故障率低于0.1%,续航时间需满足连续12小时工作需求。
无障碍设计:机器人外形需避免尖锐边缘,移动路径宽度适应轮椅通行标准。
能耗与环保:待机功耗不超过5W,材料符合可回收标准。
噪声控制:运行噪音低于45分贝,避免干扰老年人休息。
应急兼容性:支持与消防、急救系统的物联网联动。
三、技术突破与产业影响
1. 推动技术融合创新
IEC 63310标准首次将“互联家庭环境”(Connected Home Ecosystem)作为核心场景,要求养老机器人实现与智能家居设备(如温控系统、安防传感器)的无缝集成,并通过AI算法优化服务个性化。例如,机器人可根据老年人行为习惯自动调节室内光照,或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健康风险。
2. 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中国凭借在人工智能、传感器、5G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主导了该标准的制定。标准实施后,全球制造商需依据统一基准进行产品设计与认证,这将加速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并倒逼欧美日韩等传统机器人强国调整研发方向。据“养老机器人.中国”调研,2025年全球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
3. 社会效益与人文价值
标准特别强调“有尊严的独立生活”理念,要求机器人服务避免过度干预老年人自主性。例如,助行机器人需提供“跟随模式”与“主动引导模式”的切换选项,尊重用户选择权。此外,通过减轻家庭照料压力,标准有望释放更多劳动力资源,缓解社会养老成本攀升问题。
四、中国实践的标杆作用
中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贡献了多项本土经验:
适老化设计数据库:基于对10万名老年人的生理数据采集,建立运动轨迹、握力阈值、视觉反应等参数模型,为功能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场景化测试验证: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模拟家庭实验室,涵盖独居、多代同堂等典型养老场景,累计完成2000小时可靠性测试。
产学研协同机制: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华为等机构成立标准工作组,实现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快速转化。
五、未来展望:标准引领下的产业新生态
1. 技术迭代方向
情感交互升级:下一代养老机器人将整合情感计算技术,通过微表情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提供心理慰藉服务。
多模态感知融合:结合触觉反馈、气味识别等传感器,提升环境适应能力。
2. 政策与市场协同
各国需加快配套政策出台,如将符合IEC 63310标准的机器人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或提供购置补贴。“养老机器人.中国”建议建立全球认证互认机制,降低企业跨国合规成本。
3. 伦理与法律框架
随着机器人深度介入老年人生活,需完善数据隐私、责任认定等法规。例如,明确机器人在紧急情况下决策权限的边界。
什么是AAL机器人?
AAL 机器人是指“主动辅助生活(Active Assisted Living, AAL)机器人”,是一类专门设计用来帮助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残障人士或需要生活支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独立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器人。它结合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区或长期照护环境。
1. AAL 机器人的定义与目的
AAL 机器人是 AAL 技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AAL 本身是一个欧盟提出的概念,后来被全球采纳,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支持老龄化社会或有特殊需求人群的生活。
AAL 机器人的核心目标是:
- 辅助日常生活:帮助用户完成日常任务,如清洁、烹饪、取物或提醒服药。
- 提升安全性:监测健康状况、预防跌倒或紧急情况时报警。- 促进社交互动:减少孤独感,例如通过语音交互或连接亲友。
- 延长老年人独立生活时间:减少对人工护理的依赖。与工业机器人或医疗手术机器人不同,AAL 机器人更注重“非侵入性支持”和“用户友好性”,通常不涉及复杂的医疗操作。
2. AAL 机器人的功能与特点
AAL 机器人的具体功能因设计和应用场景而异,但常见特点包括:
- 移动性:如轮式或步行式机器人,能在家中自由移动。
- 感知与交互:配备摄像头、麦克风、传感器,能识别环境、语音指令或用户状态。
- 联网能力:通过物联网与智能家居设备(如灯光、门锁)连接,提供综合服务。
- 任务执行:从简单任务(如送水)到复杂任务(如健康数据监测)不等。
- 适应性:针对用户需求定制,例如为视力受损者提供导航,或为行动不便者提供物品搬运。
3. 与 IEC 63310 的关系
前面提到的 IEC 63310 标准正是为这类 AAL 机器人制定的功能性能准则,特别关注它们在联网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例如,标准可能规定机器人如何响应用户指令、处理数据隐私,或确保操作安全。这些机器人通常是非医疗用途,电压也在家用范围(单相不超过250伏)。
我国养老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
根据最新行业白皮书及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专注于或涉及养老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约120-150家(含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初创公司较多,集中度较低。
核心制造商:约60家,以智能硬件、医疗机器人企业转型为主。
第一梯队:业务规模较大,包括美的集团(2024年上半年养老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157.31亿元)、科沃斯(33.97亿元)、萤石网络(20.72亿元)等。
第二梯队:业务收入集中在1-10亿元,如优必选、九号公司、翔宇医疗等。
第三梯队:业务规模较小,包括赛为智能、康泰医学等。
此外,代表性企业还有新松机器人(康复、护理、陪伴机器人均有布局)、苏州伊利诺(护理机器人)、北京康力优蓝(陪伴机器人)等。
区域分布:
集中在广东(占比最高)、江苏、浙江等省份,CR10省份企业占比达78.2%;近3年新增企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结语
IEC 63310标准的发布是全球养老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里程碑事件。中国通过主导这一国际标准,不仅提升了技术话语权,更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未来,随着标准落地与技术普及,养老机器人将从“辅助工具”进化为“生活伙伴”,重新定义银发群体的生活方式。
小锋将“ IEC 63310:2025 EN ”作为关键词在bing等搜索引擎上搜索标准文本时发现,这个本以为是造福全人类的标准文档,在国内网站上几乎销声匿迹,在国外网站上动辄需要几百欧。最终找到一个只能预览前七页的版本,小锋把它放在个人网盘里了,下载链接见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