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底,作为养老行业“生力军”的通用技术集团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下称“通用康养”)在北京新落地一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养老机构。截至目前,通用康养已在全国运营了60家各类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项目。
2021年11月,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以20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通用康养,目前在全国16个省市运营60家各类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项目,养老床位7000余张。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机构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通过收并购手段接收的医疗公司原有医养结合项目,另一部分则是通过集团自身改造闲置资产或以公建民营模式形成的。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和公司正在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稳妥、扎实地推进培训、疗养机构的改革落地。根据项目自身禀赋,向机构养老、旅居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个方向转型。预计在2025年达到一定规模,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改造成养老机构并投入使用,大部分项目正在转型改造过程中。今明两年,承接的培训、疗养机构将迎来快速落地。”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养老国家队快速布局扩张
通用康养的快速扩张也是近三年养老国家队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近几年,华润、国投、中国诚通等中央企业接连出手,布局健康养老产业。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比如,2016年12月,华润置地成功获取华润集团首个康养地产项目,并与沈阳市铁西区政府首批合作2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2018年3月,国投在北京、广州城市核心区布局的养老机构开业运营,可提供养老床位近650张;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2019年2月22日,在国家发改委,中国诚通所属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中央企业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2019年2月25日,国投运营的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正式开业,多位区内老人入住,国投董事长王会生前往看望福利院老人。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2021年7月10日,大家保险、中国诚通、中国铁建、国药集团四家央企成立的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康产投”)举行了揭牌仪式。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hot/21024.html
央企发力健康养老产业,模式各有不同。聚集更多资源参与,而不是包打天下,是当前央企进军养老产业的共同思路。
华润置地在武汉、攀枝花等地入股民营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华润医疗在上海则选择了与社区医养服务领域前列的颐家(上海)携手合作。在华润集团内部,目前形成了以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科技、养老金融四大板块13个服务产品为主的多元布局,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圈。
2018年,中国康养完成了对首厚康健(北京)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首厚康健)的注资,并合资成立了服务运营公司,合作方是首旅集团下属的首旅置业以及厚朴投资。据悉,首厚康健旗下的养老项目友谊社区已正式开业,另有一处则即将开张。据了解,友谊社区的临床照护服务由日本最大的养老服务公司——日医学馆提供。
中国康养负责人朱跃称,中国康养的定位是养老资产的管理平台,也是健康养老的服务和培育平台。“在资产完成盘活以后,我们将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开放产业运作,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
国投同样坚持内外协同发展。对内,国投健康积极促进与兄弟单位的业务协同。在对外层面,国投健康积极与政府、企业、医院、高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当前国投健康采取多种模式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包括自建自持、公建民营、租赁物业、委托运营等方式。
当前国投健康运营的养老项目中,既有有中外合资运营模式,如广州长者公寓是中日合资;也有混合所有制模式,如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是由上海市虹口区投资建设,国投健康与民营企业康乐年华联合运营。有媒体评论说,这种城企联动、公建民营的创新养老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地方国资“抢滩登陆”密集进场
在政策鼓励下,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组建以健康养老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作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主平台。
进入“十四五”以来,深圳市、苏州市在2021年先后组建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和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北京市、上海市于2022年1月12日、6月30日分别挂牌成立市属健康养老集团,作为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平台。8月8日,新组建的大连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由大连市国有资本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持股100%。
早在“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西省就已经明确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主平台,分别是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山西省康养集团、江西长天集团。
地方健康养老平台不仅成为康养产业市场化运营者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者,还成为产业模式创新探索者和银发经济示范引领者。
在实践中,北京康养通过引资本、引机制、引资源和引管理相统一,放大国有资本养老服务产业价值。江西长天集团聚焦省内、省外和境外三大市场,与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60多家单位成为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苏州康养不断深化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苏州国企、品牌民企合作,推动中美、中日、中德、海峡两岸等高端康养品牌开放合作,打造示范标杆项目。
国企布局康养产业的主要模式
1.盘活存量资产,项目转型发展
近年来,康养产业成为政府与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主要选择方向之一。国有康养企业的存量资产盘活主要涉及老旧厂房与办公设施、长期未投入使用的烂尾工程以及需要转型养老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疗养机构。
模式内容与特征:盘活存量资产,项目转型发展模式主要是指通过重新规划、整合和优化企业现有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产和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盘活存量资产,项目转型发展模式的特征是充分利用资源、转型发展、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和风险管理。这些特征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新兴需求。
2.承接公立机构,打造区域体系
近年来,随着政府在康养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逐渐清晰聚焦,只作为产业的“教练员”与“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在区域康养服务体系打造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任务。无论是原本公立养老机构,还是区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打造,都成为国有康养企业布局的重点之一。
模式内容与特征:承接公立机构,打造区域体系的模式是一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通过承接公立机构,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打造区域康养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公立机构为平台,利用国有企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康养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承接公立机构,打造区域体系的模式特征是依托公立机构的基础、区域化布局、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以及强调社会责任的承担。这些特征使得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效益。
3.产业相关多元,发展银发经济
国有康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围绕康养核心的服务业态,并开展相关多元化布局,打造银发经济以支撑和丰富区域与自身产业发展。在明确发展方向时,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积累和相对优势,同时融入区域产业规划并承担国企责任。国有康养企业的延伸业务选择丰富多样,涉及多个产业。本次我们选取以康养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康养制造业与康养产业园两个业务类型进行详细分析。
模式内容与特征:产业相关多元,发展银发经济的模式内容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通过涉足与康养产业相关的其他领域,如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食品等,以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产业相关多元。发展银发经济的模式特点包括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原有产业优势、科技创新驱动、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这些特点使得该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变化,推动康养产业的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发展。
4.建立产业资本,并购外延扩张
资本优势是国有康养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部分国有康养企业短期内缺乏布局产业实业、实现自身生产与服务的能力,但资金与资本实力雄厚,投资与资本运营能力强劲,这类企业选择以投资与产业资本运营驱动康养产业布局,快速抢占市场、扩大规模、培育能力,再逐步与产业实践相结合,成为优选模式。
模式内容与特征:建立产业资本和并购外延扩张的方式是通过投资与产业资本运营驱动康养产业布局,企业选择直接以投资进入,通过对收购的成熟康养企业进行投后管理与赋能,以被投企业能力为核心打造自身产业布局。更多企业则是投资与运营两手抓,以投资方式帮助核心主业进行扩张布局,或实现产业链延伸。建立产业资本和并购外延扩张是国有康养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模式,其特点在于利用企业的资本优势和市场机遇,通过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快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5.服务区域发展,构建产业生态
对于国有康养企业而言,做好自身业务仅仅是企业安身立命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国有企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稳定器与推动者,必然在发展建设自身硬实力的基础上,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软环境与软实力的建设,承担起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的使命。
模式内容与特征:服务区域发展、构建产业生态的模式主要包括明确需求、建立资本、培育能力、掌控关键环节、配合地方政府、规划蓝图和培养人才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康养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服务区域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部分,模式的特征在于强调地方政府与国有康养企业的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区域康养产业的发展,并注重构建产业生态的关键环节。
冲击现有市场格局
随着康养国家队的密集入场,民营养老机构最先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目前,养老机构运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民间资本通过租赁或自建形式开办的养老院、以公建民营形式承接养老院、政府独立建设并运营的养老院。并且,不同于餐饮企业或者酒店行业,大多数中低端养老院的日常运营十分依赖于政府补贴。
某民营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短期内,本来就面临提升入住率困境的养老机构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担心公司在获取公建民营养老项目上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3月,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机构后,全市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
某业内专家提到,国有康养企业的优势是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土地和税收的支持。同时国有康养企业拥有良好的信用背书,在百姓心中具有天然的信任感,能为康养业务发展提供很好的品牌和认知助力。
另有业内人士称,许多民营企业因没办法拿到低成本的物业设施,因此会羡慕国有康养企业在获取物业设施方面的优势。国有康养企业在宣传养老机构时也会突出自己的国有企业属性,这往往会为养老机构带来更多信任。
在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看来,国央企快速布局养老机构并不是与民企抢市场蛋糕,而是希望与民营企业共同努力把市场蛋糕做大,最终形成差异化发展。“短期内,养老行业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公司层面也一直强调抱团取暖,我们希望与民营企业共同挖掘老年人市场需求,扩大养老行业的有效供给,国央企也将更多挑起普惠养老的大梁。”
为了做大市场蛋糕,上述民营连锁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在养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社会认知和文化观念依旧显著影响着老人是否入住养老机构,但养老院往往能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护理服务。因此,未来还需要各类型养老机构去改变社会对养老机构的刻板印象,将老人潜在需求变为实际入住。
通用康养有关负责人建议,国有康养企业未来需要凭借资金、资源等优势,对接国际资源,将更多养老行业的国际标准引入国内,提升国内各类养老服务产品的标准,进而带动养老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作为行业“生力军”,国有康养企业也将更多扮演行业引领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