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智慧民政服务平台建设方案Z0007

小锋
小锋
管理员
597
文章
1
粉丝
文案策划评论103阅读模式

目录

一、总体要求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一)指导思想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二)总体目标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三)功能定位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四)建设原则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二、技术架构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一)总体架构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二)系统技术选型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三)数据架构规划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四)安全保障体系文章源自小锋爱养老www.zhyl.net,禁止采集。小锋谈养老-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三、建设内容

(一)智慧民政基础平台

(二)重点应用场景

(三)技术创新支撑

(四)系统核心模块

四、数据资源整合

(一)内部数据对接

(二)外部数据接入

(三)数据质量控制

五、实施路径

(一)顶层设计阶段(1~2个月)

(二)平台开发阶段(3~6个月)

(三)推广运用阶段(6~12个月)

(四)持续优化阶段(1年以上)

六、 运维管理机制

(一)日常运维规范

(二)应急响应预案

(三)数据备份策略

七、 项目保障措施

(一)资金预算规划

(二)团队人员配置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民政工作的内涵和特性发生重大变化,与以保基本、兜底线为主要内涵的“传统民政”相比,发展为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化民政。

近年来,全国各地民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抢抓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政服务”,按照“管理集成、建设集约”的思路,对各类民政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统一平台办理,统一标准服务,统一在线监管,促进各类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有效提升基层工作效率,使民政管理服务更规范,用实实在在的信息惠民成果,助力民生幸福,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现代民政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构筑新支撑。

本方案本着以“数据驱动、服务为本、技术赋能”为核心,通过分阶段实施与多方协同,推动民政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进民政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社会服务精准化、管理高效化水平,以下提出“智慧民政”建设框架方案,涵盖目标、内容、技术支撑及实施路径等核心要素。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民政信息化“一盘棋”布局、“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按照“平台互联、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要求,通过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依托电子政务网,建成覆盖市、镇街、村社3级单位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智慧民政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民政基础数据管理的信息化,民政业务处理的网络化,民政服务的便民化,民政工作统计分析和决策的科学化,民政服务监管的智能化,通过智慧型民政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质、高效的民政服务,提升应城市民政信息化建设集约化、服务精准化、办事便利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1.服务精准化。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社会救助、养老、儿童福利等服务的精准识别与主动推送。

2.管理高效化。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构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治理平台,提升民政事务处理效率。

3.决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为民政政策制定、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服务便民化。推动“互联网+民政服务”,实现服务补贴申请、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社会组织管理等事项“一网通办”。

5.安全可控化。保障民政数据隐私与系统安全,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三)功能定位

1.信息整合与共享功能。平台将成为××区民政领域信息的汇聚中心,整合来自不同民政业务部门(如婚姻登记、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部门)的信息。以社会救助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救助对象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来源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救助资格。

2.服务枢纽功能。平台是连接民政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的重要枢纽。对于服务对象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获取各类民政服务信息,如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社会救助的申请流程和政策解读等。服务提供者(如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服务信息、接收服务需求,实现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例如,养老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展示其空余床位数量、专业护理人员配备情况等信息,吸引有需求的老年人入住。

3.决策支持功能。平台通过对民政业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民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通过对社会救助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救助对象的需求变化趋势,从而为制定救助政策、调整救助标准提供依据。再如,通过分析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可以合理规划养老机构的布局和建设规模。

4.监管功能。平台能够对民政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在社会福利资金发放方面,平台可以实时监控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准确、及时地发放到服务对象手中。对于民政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平台也可以进行监管,如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确保智慧民政建设在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数据标准等方面保持一致,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2.面向需求、模式创新。以民政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3.统筹建设、共建共享。依托政务云资源和已建成的相关政务信息系统,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平台共享、网络共享、信息共享。

4.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5.应用为要、惠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智慧民政建设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二、技术架构

(一)总体架构

智慧民政体系总体分为四层架构:

1.基础设施层。云计算中心、物联网设备(如养老院智能监测终端/家庭床位智能终端)、5G网络等。

2.数据资源层。构建民政大数据平台,整合人口、救助、养老、社会组织等数据,形成“一人一档”“一村(社区)一库”。

3.应用支撑层。开发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AI算法模型(如困难群体动态监测模型)等共性技术模块。

4.业务应用层。针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场景开发专项应用系统。

5.服务与保障体系。标准化服务流程、信息安全保障、政策法规配套等。

隐藏内容需要支付:¥260
立即购买

(原文为word文档,正文为三号/仿宋GB2312,共48页,17545字)

本站部分原创作品需付费阅读,如有需要,请按照网页提示购买后直接阅读,或联系本站客服获取源文件。本站亦可提供相关文案编撰工作,详情请点击网站底部“合作”栏目查看。

 
  • 本文由 小锋 发表于2025年2月11日 20:37: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yl.net/wenan/1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